因為我是個不愛看教科書的小孩,所以我的歷史並不算好。

  在開始閱讀本書之前,我一直擔心會不會得要一邊看小說一邊上網找相關的歷史資料。

  事實證明,我想太多了。

  第一章孟津朝王剛開始有些平淡,感覺好像那些公侯只是在東家長西家短的嚼舌根;但韓昭侯提出了微妙的「罰酒」暗示,揭開秦魏兩國的宿世仇怨,作者的局由此開始。

  秦孝公與魏惠侯兩人同樣心有盤算,卻又不是明著挑出來說。迂迂迴迴地拿周顯王卡在上面當掩飾,檯面下各顯神通想扳倒對方。

  政治本來就不可能做到光明磊落,如果有政客真這麼做,中箭落馬只是遲早的事。

  「非常人做非常事」,這句話用在秦孝公身上再適合不過。光是有公孫鞅的細密計畫,並不足以成就大事;秦孝公能在秦國被魏國壓著欺負六十年的情況下,依然做到以退為進力求公孫鞅的布局能順利完成,難怪後來秦國能如此強大。 

  「局」是本書裡最有趣的地方。

  不只是國與國角力的大局精彩,人與人鬥智的小局也同樣引人入勝。

  作者將故事序幕時間定在秦魏再次針鋒相對的前期,不但讓公孫鞅、白圭等明臣活躍於政治舞台上;孫賓、龐涓、張儀等後來同樣也留名青史的智將、縱橫家,也在故事裡以出名之前的稚嫩模樣出現。

  說是稚嫩也只是年紀歷練的不足,有能者即使尚未成器,多少也露出個雛型。 

  比起檯面上的鬥爭,我更喜歡看潛藏在下面的鬥智部份。

  尤其是公孫鞅出使魏國的那一部份,讓我充分了解什麼叫「老謀深算」。

  特別是公孫鞅能以錦囊遙控樗里疾讓原本看起來危及凶險的情勢,轉瞬間反逆為對秦國有利的狀況,讓我覺得非常佩服。

  忠心耿耿的白圭我也很欣賞,只可惜有些過於愚忠,他就是我先前說得那種會中箭落馬的政治人物。要是白圭有公孫鞅那種靈活手腕,或許魏國就不會淪陷了。

  有時事情就是那麼無奈,不是每個人才跟好人都會站在同一邊。 

  故事裡最令我覺得不忍的除了白圭死諫之外,就屬魏國平陽一役的屠城之舉。戰爭本來就是殘酷的,但是像那樣兇殘的屠城,只是寥寥數語也一樣不忍卒睹。在那樣不被尋常理法管束的環境下,人的劣根性一覽無遺。

  遲來的墨者,讓我想起霹靂布袋戲裡素還真常說得那句「劣者無能」,背後所蘊含的悲痛無奈。

  畢竟那是人吃人的戰國時代,墨家的思想終究是太過理想。

 

  本書暫時收尾於與書名極有關聯的張儀離邑。前頭雖有戰事隱現,卻也只是初燃狼煙。前浪未退,新浪待起。

  雖然這是已經成為過去的歷史所改寫的故事,但在作者巧妙點現出這麼多大大小小的布局智計之後,我反而捨不得直接去翻看歷史書籍資料知道結果。

  我想再看看,這段歷史會在作者手中變得如何精彩!

  原文網址:http://blog.bs2.to/post/royami/18019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